伊莉討論區
標題:
韋伯望遠鏡揭示木星極光變化急遽
[打印本頁]
作者:
jiunn36
時間:
前天 03:33 PM
標題:
韋伯望遠鏡揭示木星極光變化急遽
[attach]141335848[/attach]
NASA的詹姆斯·韋伯太空望遠鏡近期捕捉到木星極光前所未見的變化細節﹐顯示木星極光會在幾秒內劇烈變化﹐其上層大氣的能量動態遠比原先認為的更加複雜。在北極高空中﹐極光不僅「閃爍」﹑「跳動」﹐甚至能在短短數秒內迅速改變。這些觀測揭示﹐木星強大的磁場會加速帶電粒子﹐使其以極高能量撞擊大氣﹐產生劇烈的紅外發光現象﹐其亮度與規模遠超地球極光。
本次觀測的一大重點是紅外線波段中由三氫陽離子(H₃⁺)產生的輻射。H₃⁺是當高能粒子游離木星大氣中的氫分子後形成的化學產物﹐也是上層大氣的重要冷卻劑。科學家長期推測H₃⁺的壽命可能介於數秒至十多分鐘之間﹐但一直缺乏精細的觀測佐證。如今透過韋伯望遠鏡的高時間與空間解析能力﹐研究團隊發現這些離子的發光在數秒內即可能出現顯著變化﹐顯示其壽命極短﹐對極光能量輸入反應極為靈敏。
[attach]141335849[/attach]
詹姆斯·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木星極光的嶄新細節。這些在木星上舞動的光芒﹐其亮度為地球極光的數百倍。上圖左側顯示的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相機於2023年12月25日拍攝的木星極光影像。科學家發現﹐由三氫陽離子(H₃⁺)所產生的輻射變化幅度遠超過以往認知。H₃⁺是高能電子撞擊分子氫後所形成﹐並在紅外波段發出明亮輻射﹐極適合由韋伯的儀器進行觀測。右側影像為木星全貌﹐標示出極光觀測區域位置﹐該影像最初發表於2023年。
更令人驚訝的是與哈伯太空望遠鏡同步拍攝的紫外線影像相比﹐部分紅外極光區域竟然在紫外波段中毫無對應亮點。這暗示可能有大量低能量粒子沉降至大氣較深處﹐激發出H₃⁺發光卻未產生紫外輻射﹐這一現象挑戰了過去對極光能量傳輸機制與粒子來源的理解。
此次觀測也記錄到數個向黎明側迅速推進的極光脈衝﹐以及沿木衛一磁力線尾跡傳播的明顯脈動﹐顯示木星磁層與電離層之間的動態互動比預期更加劇烈且瞬息萬變。透過韋伯與哈伯協同觀測﹐研究人員得以首次根據短暫的極光爆發行為推算H₃⁺的實際壽命﹐並進一步估算極區電離層中的電子數密度﹐為理解木星上層大氣的能量平衡與磁場動力學提供了關鍵新線索。這項研究已發表於《自然通訊》(NatureCommunications)期刊(Nicholsetal.2025)。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407.file-static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